文章首页 >> 求职指南 >> 求职指南 >> 让实习成为认识你自己的途径
让实习成为认识你自己的途径 热 
来源: 浏览次数:18421

求职分享


让实习成为认识你自己的途径

一直想写点什么总结一下我漫长又跌宕的秋招,但拖延症和懒让我迟迟动不了笔。正好趁这次给学弟学妹们做求职分享,从另一个角度总结一下我的实习与求职经历,为自己的这段经历画上一个句号。也希望读者能有所收获。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让实习成为认识你自己的途径”。这也是我四处实习的初衷。

不是所有人都有坚定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清晰地知道自己选择;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的选择十分的了解。

以我来说,我之前也是有过理想与目标的,我想成为一名记者,但后来发现我对“记者”这个职业存在很大的幻想,电视剧与小说给我太多关于“记者”理想化、浪漫化的东西,在实习过程中才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后来我开始没有明确选择,只有几个感兴趣的方向,我就是通过实习将这些“方向”落到实处的,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我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就业取向。

所以,实习可以帮助一部分人,甚至是一大部分人,认识、认清自己,做出较为合适的选择。

分享分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

我是纯文科背景,本科时期想进入传统纸媒行业,实习之后发现传统纸媒行业的没落,儿时的梦想早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变得面目全非。于是我又转向新媒体,再加上硕士期间没有特别的专业对口工作,我也开始慢慢对人力和市场营销岗位感兴趣。

最终秋招的时候,我的大体方向便是人力资源与营销方向。


第二部分:实习怎么找

现在网络非常发达,可以线上关注到很多求职信息,自己主动去投简历。我这边举例罗列了一些求职的微信公众号,大体分为:同城求职信息、具体某一圈子求职信息、专门实习的信息以及求职信息。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挖掘。

其二是学长学姐们的朋友圈,尤其是工作或实习过的前辈,他们会发一些求职广告在朋友圈里,如果遇到感兴趣的,不妨多去了解一下。这就需要大家多参加校园活动,多认识一些人,扩展自己的好友圈。

最后呢,可以尝试盲投。这种情况适合你有明确的企业目标,但该企业没有放出求职信息,可以盲投一下简历,没准就成功了呢?尤其是寒假的时候,正值年末,企业某些岗位会很忙缺人手,万一缺的就是你专业领域内(或者你适合)的岗位呢?

最初的实习肯定会不大容易,背靠的是学校与在学校的一些实践经验。所以不能太挑,关注点应该是了解你的选择方向,目的是先进入一个行业或某一岗位。比如,你想进入地产行业做HR,但现在有个机会的地产的行政,或者制造业的HR,那么都可以试试,前者让你了解地产行业,后者让你了解HR岗位。

但到后期(秋招前)的实习,便是深入阶段了。可以用自己之前的实习经验做敲门砖,进行一些暑期实习(或专题实习)的申请。

有很多企业有自己的品牌实习项目,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的。比如招商蛇口的“新航程•杨帆计划”,中海的“海之子研习营”。除了地产,快消品牌、互联网行业等,也有很多优质实习项目。

不管是前期实习还是后期专题实习,不是获得经历这么简单,而是要切实做到把“经历”变成“经验”,对于自己实习期的工作,每天要进行简单的“实习日报”总结,这些都是你个人随时可以调用的求职资源库;并且要多听多看多感受,不局限与自己的工作,而是要去观察正式员工他们的工作内容,全方位的了解这个岗位而非局限在实习生手中有限的、粗浅的任务。这些经验,在秋招面试过程当中也可以用到。


第三部分:秋招求职

秋招一定要早开始、多面试。但并不意味着要海投盲投,而是在具体的大方向上去广投。有个好玩的求职玄学:不要让你心仪的企业是第一个面试的,因为大概率不会过hhh。所以在面试到心仪企业之前,要多去面试一些,找找感觉,总结下属于自己的面试经验(而非从网上看来的)。另外在面试过程中,也要关注简历侧重。不是一份简历贯穿秋招的,而是面对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些是在和企业HR面试过程中,慢慢能体会到的。

面试也要讲究复盘,在面试过程中,我们沉浸在问答氛围下,很难去全局看问题。面试结束后,从头梳理一遍HR的问题与自己的回答。

HR问了什么,我是怎么回答的,下次这样说是不是会更好?”

HR问了我很多关于什么什么的,该企业很看重这个吗?”

诸如此类。并且,HR的问题有时候也能反映出他们用人的取向。比如问到:

能喝酒吗?——酒文化比较重

只接受上海吗?地域接受度?——出差可能性高

有男/女朋友吗?是独生子女吗——寻求短期内该岗位人员的稳定性

还有一个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点——企业文化。

它真的会潜在的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与价值观,使得同一企业的人表现出某种趋同性。以学校为例,不同学校出来的学生有其特有的“感觉”,这是非常明显的。同理,HR的行为与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该企业大部分人的态度。

在面试的时候,我经历了拽、高傲的HR,匆匆忙忙、不耐烦的HR,也有温和、说话慢条斯理的HR,他们给我的不同感觉,直接影响我对这家企业的好感度与认可度。

求职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也要注意自己直观的感受。如果进入该企业之前就已经让你不舒服了,那么等拿到OFFER的喜悦散去,留给你的只有工作的压抑与痛苦。

最后对比,将在面试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和实习的同行业或同岗位对比。

可以在最后的提问环节,询问一下该企业的人员结构或组织架构(当然不是所有企业都告诉我们),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工作流程、推出工作节奏。

第四部分:个性选择——根据自身条件

我最终是选择进入一家事业单位,进入体制内。

每个人的选择都带有时代的影子。在疫情大背景下,人们都戏说“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内”,求职也内卷严重,所以时代背景对我的选择影响也很大。

但更重要的,一定是基于自身条件的选择——性格、个性、趋向、优势等。

大家在实习过程中,也要关注自己的感受,向内寻求真实的自我。

希望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您看到这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0

欠扁
相关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