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页 >> 求职指南 >> 求职指南 >> 从论文狗到公关人,一个文科博士在德国的找工作经历
从论文狗到公关人,一个文科博士在德国的找工作经历 热 
来源: 浏览次数:25593

大家好,我是六角橘。我觉得是时候向大家交代一下我的个人问题了,那就是:我又开始上班了!

和上份半职工作不同,这回是真·上班。一天8小时,来回路上2小时。这几个月公号文章写得少了些,等适应了工作节奏后争取恢复出稿能力!

这份工作做的是公关,就是通过出版、新闻、官网、展览、视频、社交媒体以及良好的媒体关系维护公司优质的品牌形象。

我是一个传媒学的文科博士。我几乎没想到,在德国还能找到一份和我的专业相对匹配的工作,特别是还能用上中文。

今天就来写一写从学术到公关的转型之路。


01

科研狗的死胡同

2019年夏天,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斟酌,终于决定彻底告别学术。一旦告别,我就不打算再回头了。至于这条路为何走不下去,可回顾《文科读博我跳过的那些坑,你可千万别跳!》。

本来,我已在柏林自由大找到了一位既认同我的研究课题,脾性又比较合拍的教授。我们一个月见一次,想把研究计划改出来,然后去申请做Habilitation(教授资格考试)的资金。

改了大半年,越改越焦虑,虽然行动上没放弃,但心里自知已如强弩之末。精力耗尽,只是拿到了一张博士文凭这样的准入证,连学术的门都还没摸进去。再想想今后数十年可能都处在不停申请大学职位和研究资金的道路上,不禁不寒而栗。

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学届,但我心里一直觉得,如果能让人为你的思考能力买单,是世界上最炫酷的事情!还在这条路上的朋友们,请你们一定加油!

向学术告别的前后,我就在想,如果去工作的话,我能做什么?那段时间,我胡思乱想了很多,想到大脑抽搐:

有教育培训类的管理工作。因为这类工作我做过,不反感,也觉得做教育是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有中文老师。我本想着当个自由职业的中文老师,但朋友们的反馈告诉我,这行课时费实在太低了。

有网络市场营销,觉得这行可能和传媒沾点边,也许有机会进入。

还有做个敏捷管理培训,彻底转行去做IT。我最好的德国朋友几年前转行做了这个,文科生的职场之路和收入都跟着一下子开阔了起来。我不是没动过心。

甚至还有要不去咖啡馆去做咖啡?奔向一边做咖啡一边写作的文艺女青年的自由生活?

但我发现,无论哪行,都只是止步于想一想的阶段,根本没有付诸实践的动力。而且这次,我对是否开始行动变得极为谨慎,直怕像读博那样错付了热情。


02

新冠里“躺平”的日子

2019年底,新冠爆发,正赶上我回国过年,因此在国内逗留了半年。可能和很多人一样,新冠在心理上、精神上和对生活的看法上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一年,我不再想找工作的事情。一是觉得德国这么多人都“短工时”了,哪里还有工作给一个文科博士?二是好像在这种全球灾难面前,上班对我来说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这也许就叫破罐破摔?

但随着疫情一起爆发的是巨大的表达欲,这个公众号成了我表达的一面小窗。本是个和朋友聊天时一拍大腿成立的、也没想明白用来做什么的公众号,从一周一更变成一周三更。

也是在2019年,我们开始接广告,团队也正式从两个人变成四个人,成了一个小小的组织。幸亏有这个公众号以及团队的远程陪伴,否则2020年对我来说将更难熬。

几轮封锁,大部分朋友长期不见,几乎没有了社会链接。与此同时,虽然时间比原来更多了,但写作效率却并不高。

这是因为,时间多了,我这个偏内向的人用来内耗的时间也更多了。而网络也让我变得越来越烦躁和焦虑。


03

即使条件不完全符合,也要试一试

2020年末的一天,我也不知道那天为什么去点了自己一直在订阅但几乎不看的招聘邮件,然后就看到了这个需要中文母语且有翻译及编辑写作经验的公关工作,而且工作地点就在汉堡!

第一次,我为一份工作感到心动。虽然,招聘条件里的第一条,也是必要条件,我就不符合。人家要的是公司所处行业的专业出身,我不是。

如果放原来,我可能就不去申请了。可记得在哪里读到过,大部分男性即使条件不符合也会去申请,而女性大部分会选择放弃。所以,我想改变一下思路。

还有在最关键的时候,这一行业的一位好友推了我一把。我担心条件不符合,纯粹是浪费时间,他说:“你现在和我讨论这个,也是在浪费时间。”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决定申。

实际上,除了专业不符,其他都很符合。准备动机信和简历的时候,我不需要生拉硬拽,而是写自己在文字和媒体领域做过什么就好。

而且,我不是只能写我做了什么,而是能写出做的这些事有了什么产出和结果,比如:

10篇中国媒体的文章发表;

9篇德国媒体的文章发表;

2本德语书出版,其实就是硕士和博士论文,其中硕士论文上了《法兰克福汇报》书评;

1部纪录片翻译,1部纪录片跟踪采风;

一个万粉公众号,一千多人的读者群,一个地跨两国三地的小团队,优质的广告客户,第一个是雀巢;

读博时成立了一个中德文化交流协会

一直不自信的我,在写申请材料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些年自己折腾了不少事。可能以前真是没有这种工作职位,能让我把这些经历一股脑地给串起来。


04

兵走险棋

申请发出去一周后,就是面试。面试过后,是漫长的等待。再之后,是新闻稿试写。

在准备面试和新闻稿时,有个点我是比较纠结的,就是要不要提出批评性的观点。比如,公司官网上的新闻稿对普通读者来说算是晦涩难懂了。所以,这个新闻稿只是给专业人士看的吗?我不太确定。

另外,官网上的视频偏慢偏长,可能不太适合当下短视频的快节奏。

我不知道,这些观点,是否应该让面试的部门领导知道。一个外行出身的求职者在面试中提批评性意见,会不会班门弄斧、不自量力、自掘坟墓?

真的进入面试后,前半程却一直没有破冰,甚至气氛有些尴尬。那时我觉得估计没戏了,反而放开了。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官网上的视频,然后我心一横,说了自己的观点。

没想到正是这个,让氛围开始松动,面试从之前机械而尴尬的一问一答变成了交流互动,部门领导的表情从心不在焉变成了全神贯注。

面试后拿到写新闻稿的任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是完全按照官网新闻稿的既有风格,还是稍微做些中文的“本土化”改变呢?

我又和行业内的好朋友商量,他说,“如果写一样的东西,为什么要招你呢?”我觉得有理,决定再冒一次险,做出一些改变。

稿子发出去后一个月,又杳无音信。我一度认为应该是没戏了,然后在三月份的一天,接到了部门领导的电话。

我不敢说,是否所有的领导都能接受的了批评性的观点和这种态度。但我觉得,首先,人还是要坚持做自己。有观点就不能藏着掖着,一是自己憋着难受,二是如果对方接受不了,双方都可以及时止损。

其次,提出批评性观点要设置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个观点也许是适用的。最后,提意见时的态度要真诚,而不是居高临下,傲慢无礼。


05

文科生

前段时间在“真实故事计划”看到一篇文章——《文科女在内卷中心》,看得我百感交集。

文科生找工作确实难,像我这样顶着个博士头衔,年龄比别人大,职场经验没别人多,真心觉得没啥优势。

但好在,德国职场没有年龄歧视。另外,德语简历里很多人会写家庭状况,比如是否已婚,有几个小孩等。这点,我没写。因为我觉得我的家庭状况(已婚)和我的工作能力没有强关联。

入职后,更是发现文科生找工作,不在于你学了什么,而是你做过什么。很多同事其实也是“半路出家”。部门领导以前在大学工作,一些同事是从记者转过来的。还有同事原来是学法律的,后来转行学了设计。

而文科出身的人,在部门领导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尊重。他不只一次把文科生当作眼界开阔的代表拿出来表扬。

而这次工作申请经历,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并确定自己的性格这辈子是不会改了。

在“躺平”的日子里,我一度自责自己想做啥就做啥,对事业没有规划,甚至对一切都没有规划。我想象着改变自己,变成一个会做长远打算的人,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点也没有改变。比如这份工作,根本不在计划内,但我还是去做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那么点好奇。

我现在对自己说,改不了就算了吧,接受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有人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和追求,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必然会少了很多纠结和反复。恭喜!

但也有像我这样的人。对我来说,人生就是一条大河,大方向对了就行了,就不懊悔那些支岔了。没有什么事情是白做的,关键是最后能汇成一条向前奔跑的河流。

您看到这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0

欠扁
相关文章列表